国际汉语教育硕士

课程简介

  • 课程期限

    本课程正常修业期限为2,最长修业期限为3年。

  • 授课方式

    面授课程

  • 授课语言

    中文/英文

  • 学术领域 / 知识范畴

    社会及人文科学/语言学

学习计划

表一: 核心科目(16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当代中国专题

必修

2

汉语语言学

必修

2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必修

2

第二语言习得

必修

2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必修

2

中华文化专题

必修

2

跨文化交际

必修

2

汉语语言要素及教学

必修

2

表二选修科目(需从以下四个模块选修14学分)

1)汉语教学类(需选修4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西方语言学

选修

2

汉语技能教学

选修

2

语言学研究方法

选修

2

2)中华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类(需选修2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中华文化经典

选修

2

中外文化比较

选修

2

3)教育与教学管理类(需选修4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

选修

2

教学设计与管理

选修

2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选修

2

4)外语类(需选修4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英语

选修

4

葡语

选修

4

表三: 其他(6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学术活动

必修

1

中国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必修

1

教学实习

必修

4

表四: 学位论文(10学分)

科目名称

种类

学分

论文

必修

10


科目简介

必修科目

当代中国专题 (2学分)
本科目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的基础科目,主要讲授当代中国社会文化领域重大命题及其发生的理论根源。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汉语语言学 (2学分)
本科目是汉语言文字学的高阶科目。该科目主要介绍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有关的理论观点和主要研究成果,汉语语言学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课题,并讲解西方语言研究方法对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影响。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2学分)
本科目为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基础科目。该科目主要介绍第二语言教学主要理论观点、教学法流派及其渊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主要教材及评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理论及其实践等内容。学生通过本科目的学习可以了解对外汉语教学的整体概况及学科各个部分的研究进展情况。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观摩及学生练习为辅。

 

第二语言习得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高阶科目。该科目主要介绍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框架,第二语言习得重要研究流派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同时会评介各理论观点论的优缺点,介绍它们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产生的影响和启示。本科目将以课堂讲述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该科目主要介绍针对不同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如何设计教案并开展教学。案例包括初、中、高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时的教案及听力、阅读、写作等不同科目的案例教学。本科目以课堂讲授及学生练习并重。

 

中华文化专题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该科目主要介绍中华文化起源及发展,儒释道等各种思想流派的发展演变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讲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及杰出的代表,中外文化交流及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跨文化交际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高阶科目,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主要的理论流派及其渊源,讲解跨文化理论对交际实践的作用,并讲解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常用方法及研究案例分析。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汉语语言要素及教学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主要介绍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主要理论内容及主要研究成果,基于语言对比基础上讲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各语言要素常出现的偏误及其教学的方法。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学术活动 (1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参加至少一次学术会议,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

 

中国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体验活动 (1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参加至少一次中国文化或者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方言调查、城市语言调查、中国文化采风、中外文化交流营、澳门语言文化研究等,并撰写相关报告。

 

教学实习 (4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硕士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实习教授汉语的课程,实际教学时数为30小时,其他实习相关内容包括课堂观摩、教学准备、课堂及教学情况报告等。

 

选修科目

西方语言学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主要介绍西方语言学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影响,剖析各理论流派之间的渊源,介绍各理论流派经典的研究案例及研究方法。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汉语技能教学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主要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汉字、商务、HSK等技能科目的教学要点,使学生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技能教学相关理论及实践能力。本科目课堂讲解与实践并重。 

 

语言学研究方法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高阶科目,科目主要介绍语言学研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语料收集及分析方法以及相关的语言学统计方法。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中华文化经典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主要介绍对中华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典籍及其精神,剖析中华文化相关经典对中国历史及当代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中外文化比较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主要介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及交流,学员通过本科目的学习,对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征及中外文化的差异和联系有清晰的了解。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语言测试与教学评估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高阶科目,主要介绍语言测试及教学评估的主要原理及其应用。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使学员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测试的方法和教学评估的方法。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教学设计与管理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主要介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总体设计、分班测试、开设科目、教材选择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内容。使学员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汉语国际推广专题 (2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高阶科目,介绍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整体形势及不同地域的特点,使学员了解汉语国际推广已经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本科目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报告为辅。

 

英语 (4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通过本科目的学习学生可以用英语阅读语言学相关著作,能使用英语发表及宣讲研究题目。本科目将以课堂讲述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实践为辅。

 

葡语 (4学分)
本科目是国际汉语教育的基础科目,通过本科目的学习学生可以用葡语阅读语言学相关著作,能使用葡语发表及宣讲研究题目。本科目将以课堂讲述为主,课后讨论及学生实践为辅。

 

论文

论文 (10学分)
国际汉语教育硕士需在6个月内完成一篇2万字以上的学位论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技巧、中外语言文化对比、跨文化交际研究、语言测试研究等。论文要求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学习要求

修读共计45学分: 1. 第一学年,要求学生修读完“表一”的七门必修科目和“表二”中的两门选修科目,科目授课方式採用前沿理论讲授、专题讨论、指导阅读等。每门科目结束后学生必须通过考试或提交一篇专题研究报告。学生的各科成绩根据课堂讨论、考试成绩、专题报告等综合评定。 2. 第二学年,要求学生完成教学实习,并提交1篇符合学院要求的实习报告。 3. 学生必须完成修读并通过“表一”、“表二”规定的9个科目,取得27个学分后,需撰写开题报告并完成开题答辩。完成开题答辩后方可根据学院制定的论文阶段写作流程进行正式写作。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为24个月。 4. 学生在读期间需在大学认可的二级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至少一篇学术论文和一篇会议论文。发表学术论文需与毕业论文相关,成果发表并须符合大学“关于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指引”要求。 5.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通过评审及论文答辩。

学习时间

1. 一般情况下,课程之科目修读部分为12个月,论文写作期为24个月(含教学实习期1个月)。 2. 课堂一般安排在星期一至星期六日间或晚间进行。

毕业资格

学生须符合下列各项规定,并经大学学术及教学委员会通过可获颁发博士学位: 1. 在所属课程之修业期内完成及通过学习计划的要求,各科目成绩(不含学位论文成绩)累计平均积点不低于2.50; 2. 遵守大学的修读守则; 3. 缴清指定费用及归还所借的大学财物。 备注:所有课程大纲及学习计划,按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公报所载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