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語教育碩士
課程簡介
-
課程期限
本課程正常修業期限為2年,最長修業期限為3年。
-
授課方式
面授課程
-
授課語言
中文/英文
-
學術領域 / 知識範疇
社會及人文科學/語言學
學習計劃
表一: 核心科目(16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當代中國專題 | 必修 | 2 |
漢語語言學 | 必修 | 2 |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 必修 | 2 |
第二語言習得 | 必修 | 2 |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與實踐 | 必修 | 2 |
中華文化專題 | 必修 | 2 |
跨文化交際 | 必修 | 2 |
漢語語言要素及教學 | 必修 | 2 |
表二: 選修科目(需從以下四個模塊選修14學分)
(1)漢語教學類(需選修4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西方語言學 | 選修 | 2 |
漢語技能教學 | 選修 | 2 |
語言學研究方法 | 選修 | 2 |
(2)中華文化與跨文化交際類(需選修2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中華文化經典 | 選修 | 2 |
中外文化比較 | 選修 | 2 |
(3)教育與教學管理類(需選修4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語言測試與教學評估 | 選修 | 2 |
教學設計與管理 | 選修 | 2 |
漢語國際推廣專題 | 選修 | 2 |
(4)外語類(需選修4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英語 | 選修 | 4 |
葡語 | 選修 | 4 |
表三: 其他(6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學術活動 | 必修 | 1 |
中國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體驗活動 | 必修 | 1 |
教學實習 | 必修 | 4 |
表四: 學位論文(10學分)
科目名稱 | 種類 | 學分 |
論文 | 必修 | 10 |
科目簡介
必修科目
當代中國專題 (2學分)
本科目為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的基礎科目,主要講授當代中國社會文化領域重大命題及其發生的理論根源。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漢語語言學 (2學分)
本科目是漢語言文字學的高階科目。該科目主要介紹漢語語音、詞彙、語法有關的理論觀點和主要研究成果,漢語語言學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課題,並講解西方語言研究方法對漢語語言學研究的影響。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 (2學分)
本科目為國際漢語教育碩士基礎科目。該科目主要介紹第二語言教學主要理論觀點、教學法流派及其淵源、漢語作為第二語言主要教材及評析、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測試理論及其實踐等內容。學生通過本科目的學習可以瞭解對外漢語教學的整體概況及學科各個部分的研究進展情況。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學觀摩及學生練習為輔。
第二語言習得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高階科目。該科目主要介紹第二語言習得的理論框架,第二語言習得重要研究流派及其重要研究成果,同時會評介各理論觀點論的優缺點,介紹它們對於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產生的影響和啟示。本科目將以課堂講述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課堂教學案例分析與實踐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該科目主要介紹針對不同階段的漢語學習者如何設計教案並開展教學。案例包括初、中、高不同水準的漢語學習者學習時的教案及聽力、閱讀、寫作等不同科目的案例教學。本科目以課堂講授及學生練習並重。
中華文化專題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該科目主要介紹中華文化起源及發展,儒釋道等各種思想流派的發展演變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講解中國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及傑出的代表,中外文化交流及對世界發展的影響。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跨文化交際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高階科目,主要介紹跨文化交際主要的理論流派及其淵源,講解跨文化理論對交際實踐的作用,並講解跨文化交際研究的常用方法及研究案例分析。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漢語語言要素及教學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主要介紹漢語語音、詞彙、語法、漢字的主要理論內容及主要研究成果,基於語言對比基礎上講解外國學生學習漢語各語言要素常出現的偏誤及其教學的方法。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學術活動 (1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碩士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參加至少一次學術會議,公開發表至少一篇學術論文。
中國文化或中外文化交流體驗活動 (1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碩士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參加至少一次中國文化或者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包括但不限於方言調查、城市語言調查、中國文化采風、中外文化交流營、澳門語言文化研究等,並撰寫相關報告。
教學實習 (4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碩士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實習教授漢語的課程,實際教學時數為30小時,其他實習相關內容包括課堂觀摩、教學準備、課堂及教學情况報告等。
選修科目
西方語言學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主要介紹西方語言學主要理論流派及其影響,剖析各理論流派之間的淵源,介紹各理論流派經典的研究案例及研究方法。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漢語技能教學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主要介紹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聽力、口語、閱讀、寫作、漢字、商務、HSK等技能科目的教學要點,使學生掌握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技能教學相關理論及實踐能力。本科目課堂講解與實踐並重。
語言學研究方法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高階科目,科目主要介紹語言學研究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語料收集及分析方法以及相關的語言學統計方法。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中華文化經典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主要介紹對中華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文化典籍及其精神,剖析中華文化相關經典對中國歷史及當代社會的影響及作用。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中外文化比較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主要介紹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差異及交流,學員通過本科目的學習,對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基本特徵及中外文化的差異和聯繫有清晰的瞭解。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語言測試與教學評估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高階科目,主要介紹語言測試及教學評估的主要原理及其應用。結合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實際,使學員瞭解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測試的方法和教學評估的方法。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教學設計與管理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主要介紹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總體設計、分班測試、開設科目、教材選擇的相關理論及實踐內容。使學員掌握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設計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漢語國際推廣專題 (2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高階科目,介紹目前漢語國際推廣的整體形勢及不同地域的特點,使學員瞭解漢語國際推廣已經取得的成就及面臨的挑戰。本科目以課堂講授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報告為輔。
英語 (4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通過本科目的學習學生可以用英語閱讀語言學相關著作,能使用英語發表及宣講研究題目。本科目將以課堂講述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實踐為輔。
葡語 (4學分)
本科目是國際漢語教育的基礎科目,通過本科目的學習學生可以用葡語閱讀語言學相關著作,能使用葡語發表及宣講研究題目。本科目將以課堂講述為主,課後討論及學生實踐為輔。
論文
論文 (10學分)
國際漢語教育碩士需在6個月內完成一篇2萬字以上的學位論文,內容包括但不限於: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第二語言習得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技巧、中外語言文化對比、跨文化交際研究、語言測試研究等。論文要求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學習要求
1.第一學年及第二學年上學期修讀完成學習計劃規定的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所有科目共計36學分。學生的各科成績根據課堂討論、專題報告和考試等綜合評定。 2.學生在第二學年下學期應完成學位論文的寫作,碩士學位論文必須通過評審及論文答辯。 3. 學生學習完每一門科目,按科目性質,採用國際評核成績方法;主要有作業、測驗、考試等類型。
學習時間
科目修讀及實習時間爲18個月,學位論文寫作等時間爲6個月。 課程一般安排於星期一至星期五白天及夜晚。
畢業資格
學生須符合下列各項規定,並經大學學術及教學委員會通過可獲頒發碩士學位: 1. 在所屬課程之修業期內完成及通過學習計劃的要求,各科目成績(不含學位論文成績)累計平均積點不低於2.50*; 2. 遵守大學的修讀守則; 3. 繳清指定費用及歸還所借的大學財物。 * 2018/2019學年前入學之學生,畢業資格請參照入學當年之規定。 如學生及格完成上述課程設置表一、表二、表三的科目,且成績合格,累計平均積點不低於2.50,但不在規定期限內通過論文答辯,則只可取得結業證書。 備注:所有課程大綱及學習計劃,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公報所載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