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与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濠江语言学与语言教育论坛」系列讲座之一「AI如何翻译与创作诗歌?——来自人类的挑战」于日前举行。本场讲座由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教育发展中心总监张洪明讲座教授主讲,胡波副教授主持,吸引了不少来自各学院的师生参加。
国际学院院长、教育发展中心总监张洪明讲座教授在讲座中
大语言模型(LLM)毫无疑问是当下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语言学领域最大的技术突破之一,其与人类极为相似的书面语言输出不仅在各领域表现不错,也对众多语言学家对语言本质的研究思路与方向产生相当的冲击。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包括试图改变我们的语言观。通过对儿童语言习得机制、翻译、格律诗创作等案例的具体研究,张洪明院长指出,人工智能是用没有意义的“代码token”进行编码,而人类智能则是用有意义的“义、音、形”进行编码。张洪明院长在讲座中详细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人类智能(HI)的异同,指出要区分硅基与碳基、科学与技术、创造与创新、发明与发现等概念的不同。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人工智能是“语言模块+概率”,而人类智能则是“语言模块+知识模块+生成”;人类由造物主(大自然)创造,而AI则是由人类创造;AI 是人类创造的工具,而非人类的竞争对手;AI 不会取代人类,但不能与时俱进的从业者会被善用 AI 的从业者取代,善用AI者,不会被 AI 取代。
张洪明讲座教授就人类语言的属性与在场师生展开讨论
讲座最后,张洪明院长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弊端已初现端倪,算力和算法的问题已经出现,机器无法取代人类,但平庸的脑力活动和重复性机械活动会被机器替代。虽然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都能提供帮助,但却取代不了任何一个行业,拯救各自行业者只有从业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