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徒生奖」评委谈凤霞教授莅澳开讲指引AI时代儿童文学创作新方向

2025/04/29

2025年4月18日晚上,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与教育发展中心合作,邀请「国际安徒生奖」评委谈凤霞教授作为主讲嘉宾,为澳门科技大学师生带来一场关于「AI时代的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国际学院张芳助理教授主持,澳门科技大学教育发展中心总监、国际学院院长张洪明讲座教授赠送纪念品并合影留念,众多师生及文学爱好者们共聚一堂,在技术狂飙的时代探寻儿童文学创作的精神坐标。

国际学院院长张洪明讲座教授(右)向谈凤霞教授(左)赠送纪念品

暮春四月的晚风轻拂濠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谈凤霞教授以「情感空间」为引,带领近百名师生开启了一场穿越文学本质的智性之旅。讲座伊始,谈凤霞教授即对「AI时代文学创作的利与乏」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在她看来,文学创作是「灵魂的手工劳动」,那些历经时间淬炼的经典作品,无不镌刻著作家自我解剖的痛楚与生命经验的烙印。相较于AI生成的「修辞尸体」,真正的文学每一笔都浸透着创作者的心灵温度。因而,当下的创作者应当始终保持人文关怀,坚持不懈地在以情感通往人类心灵深处的道路上进行开掘。

谈凤霞教授在演讲中

通过进一步的经典文本解析,谈教授揭示了儿童文学与情感教育的深层联结。从卢卡奇《心灵与形式》中探讨文学如何构建心灵的真实性,到柏拉图主义诗艺观中「美与善」的启蒙意义,再到林语堂散文中对人性细腻的刻画,层层剖析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的独特性。她以「天真、经验」、「童心、智慧」的融合为例,强调儿童文学中自然流露的稚趣与深刻的生命体悟。

谈凤霞教授结合自身多年的研究、创作与评审经历,对近年国内外儿童文学获奖作品的题材展开梳理,分析了在各大比赛中获奖的主要题材,并指出「科技+儿童文学」是热门题材,激励在场的学生积极围绕当下的科技生活展开创作。

讲座尾声的问答交流环节,在场的同学积极向谈教授发起对话,围绕「儿童文学创作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意资源」、「如何看待当下大热的少儿科幻小说现象」、「如何评价一本少儿科幻小说」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谈凤霞教授的讲座提纲挈领、情真意切,处处洋溢着一位人文学者与儿童文学研究者对人类生命感受的关怀与热爱。讲座结束后,一位参与者如是分享:「谈教授的分享让我意识到,儿童文学不仅是写给孩子的故事,更是成人对纯真世界的回望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