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院張洪明院長應邀出席“2025香港和平論壇”並在論壇發表演講

2025/11/21

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院長、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張洪明講座教授應邀出席“2025香港和平論壇”,並在論壇發表演講。本屆論壇11月12日在港島香格里拉酒店維港廳舉行,主題為“粵港澳大灣區:攜手並進,共創繁榮”,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歐美全球倡議聯合主辦,香港和平研究院、香港漢學發展慈善基金會協辦。論壇由DG2CI國際咨詢與傳播公司董事長、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高大偉(David Gosset)主持,這是中歐美智庫合作論壇框架下的一場特別圓桌會議。與會嘉賓包括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兼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李雅芳、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執行官黎少斌、崑山杜克大學常務副校長兼美方校長John Quelch、億航智能副總裁賀天星、舒糖訊息科技首席執行官何耀威、華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蕭豔明、超藝理想文化學會榮譽會長陳復生、香港漢學發展慈善基金會主席Elizabeth Woo Li、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總編輯于克凌等。

論壇現場

張洪明院長在論壇上發表了“美美與共,灣區同行”的演講。他在演講中指出,隨著經濟全球化,不同文化的相遇不可避免。跨文化研究的目的,不是去征服、去替代,而是為了瞭解,為了共存。生物多樣性決定了文化多樣性,而文化多樣性又決定了政體的多樣性。任何制度都是文化發展的產物,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萬能藥”。 話語背後是信仰,信仰無法靠辯論改變。因此,面對不同的看法、做法與實踐,唯一的選擇是學會理解與包容。政體可以因文化基因的不同而多樣化,這仍是人類正在探索的世界性課題。如果認為“唯有一途”,那本身就已陷入專制的悖論——因為那意味著只有一種文化、一種價值觀、一種政體,而這恰恰是對多樣性的否定。如果忽視文化的開放與多元,強求世界只有一種模式,那麼和平將永遠難以實現。因此,我們應該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人們不僅要欣賞自己的美,也要欣賞他人的美,讓不同之美和諧共存,這才是人類大同的理想路徑。今天的粵港澳大灣區正是這一理念的最佳實踐場。這里匯聚了嶺南文化、港澳文化與外來文化,形成了豐富而開放的文化生態。我們擁有“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多樣性,更有語言、習俗與治理方式的多元並存。因此,大灣區不僅是經濟的試驗田,更是文明共存的實驗室。

張洪明院長在論壇上發言

與會嘉賓最後形成共識,“十五五”規劃建議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更重要的使命,該區域有望成為科技進步、數字化轉型與全球市場融合的催化劑。規劃建議強調加強港澳與內地經貿科技合作,將助力在港澳的科技企業借助內地產業鏈優勢,提升效率,推動關鍵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在文化與教育方面,嘉賓一致認為,壯大文化和教育優勢有助於大灣區更好聯通中外。大灣區應在文化、教育等領域進一步發揮紐帶作用,通過制度創新與文化引領,吸引全球人才,促進東西方在商業、文化和人道主義等領域的建設性合作,為大灣區注入國際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