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院舉行2502學期第一次學術分享會 「數智化背景下國際中文教育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新發展」

2025/03/24

2025年3月19日下午,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2502學期第一次學術分享會在O506成功舉辦。本次學術分享會由2024級國際漢語教育專業博士生組織,主題為「數智化背景下國際中文教育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的新發展」。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講座教授、研究生課程主任尤舒翔助理教授、魏慧萍副教授、胡波副教授、陳曦副教授、袁愷豪助理教授出席了本次活動。國際學院助理教授蔡燕玲、博三學生黃幹、博一學生田方舟、謝菲、葉敏穎共五名師生分享了自己的研究課題。

大合照

在分享會上,田方舟同學對「當/做+職業名詞」的使用進行了辨析,並結合AI時代背景,分享了提示詞在研究過程中的作用。謝菲同學运用複雜糸統理論分析了德範克糸列教材,在此基礎上論述了高級口語教材的設計理念。葉敏穎同學從「抖音難民到漢語學習者」現象出發,分享了通過小紅書中的多模態翻譯重建在線身份的案例分析。黃幹同學的分享則聚焦於輕聲音高目標的實現與音高峰值延遲,藉助實驗語音學的方法對研究問題進行了回答。

在同學們的分享之後,蔡燕玲老師以「粵港澳大灣區兒童家庭早期培育:復合型人才培養的語言實踐研究」為題,進行了學術分享。她以3-6歲學前兒童為研究對象,基於生態系統理論的PPCT發展模型,從多維度探究了學前兒童詞彙語義發展的影響機制。

在隨後的互動交流環節,張洪明院長、魏慧萍副教授、尤舒翔助理教授、胡波副教授和陳曦副教授先後對五位分享者的報告進行了點評,並對研究設計、論證過程以及後續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建議。交流環節中,張洪明院長還以自己的求學經歷,勉勵各位同學認識到同儕交流的重要性,鼓勵同學們在學術研究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張洪明院長進行點評

作為學院的標誌性學術品牌活動,國際學院學術分享會自2024/25學年起由各博士課程一年級學生主導籌辦。本次活動為2024級國際漢語教育專業博士生組織的第二次分享會,取得了良好效果,這不僅標志著博士生團隊學術組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更充分激發了學院內部的學術交流活力,有效提高了師生的學術素養和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