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作家陳楸帆做客澳科大,談AI時代創意寫作

2025/04/22

2025年4月9日下午,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聯合教育發展中心邀請著名科幻作家陳楸帆先生作為主講嘉賓,為澳科大師生帶來“DEEPSEEK之後,創意寫作走向何方?”的主題講座。本次講座由國際學院鄭應峰助理教授主持,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講座教授贈送紀念品並合影留念,國際學院創意寫作博士專業師生以及文學愛好者到場聆聽。

澳科大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講座教授(右)向陳楸帆先生(左)贈送紀念品

陳楸帆先生以瑪麗·雪萊的《佛蘭肯斯坦》引入話題,指出怪物情節是科幻作品的母題,科幻作品讓我們思考人類該如何處理和不同生命形態的他者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人類為何如此熱衷於製造怪物?”這一問題。他認為在當今時代,AI在某種程度上就扮演了“怪物”和“他者”的角色。接著,他分享了AI在現實世界和科幻中的發展時間線,以及人類對於AI這個“他者”愛與怕的二元態度。他以自己2017年以來與AI合作共同創作的經驗為例,向師生們展示他如何使用各種AI工具進行文學創作和圖片生成。面對AI帶來的巨大衝擊,他指出要把AI當作方法,在技術面前,人類能改變的是自己對待技術的態度。他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在場師生闡釋了他對於文學的理解、對深度寫作的思考。AI時代文學的變革其實是來自人的變革,面對AI這一“怪物”,他指出要明白“生生之謂易”的道理,要有與AI共生的態度。

陳楸帆先生在演講

在與師生的互動環節中,他鼓勵大家多與AI進行思維上的角力,多做對抗性的思維訓練,未來與AI的共創還有巨大的空間值得探索。張洪明院長指出AI文學的中心語應是「文學」,最終是對文學本質的把握。AI是技術手段,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更好地駕馭這個工具,而不是用它來代替文學創作。

陳楸帆先生不僅是科幻作家,也是翻譯及未來學家,兼任中國作家協會科幻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耶魯大學訪問學者,博古學者等。主要作品包括《荒潮》、《AI未來進行式》(與李開複博士合著)、《人生演算法》、《零碳中國》、《山歌海謠》等十餘部作品,已被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先後多次獲得茅盾新人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中國科幻銀河獎、《亞洲週刊》年度十佳小說、德國年度商業圖書等國內外諸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