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安徒生獎」評委談鳳霞教授蒞澳開講指引AI時代兒童文學創作新方向

2025/04/29

2025年4月18日晚上,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與教育發展中心合作,邀請「國際安徒生獎」評委談鳳霞教授作為主講嘉賓,為澳門科技大學師生帶來一場關於「AI時代的兒童文學創作研究」的講座。本次講座由國際學院張芳助理教授主持,澳門科技大學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講座教授贈送紀念品並合影留念,眾多師生及文學愛好者們共聚一堂,在技術狂飆的時代探尋兒童文學創作的精神坐標。

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講座教授(右)向談鳳霞教授(左)贈送紀念品

暮春四月的晚風輕拂濠江,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談鳳霞教授以「情感空間」為引,帶領近百名師生開啟了一場穿越文學本質的智性之旅。講座伊始,談鳳霞教授即對「AI時代文學創作的利與乏」進行了鞭辟入裏的分析。在她看來,文學創作是「靈魂的手工勞動」,那些歷經時間淬煉的經典作品,無不鐫刻著作家自我解剖的痛楚與生命經驗的烙印。相較於AI生成的「修辭屍體」,真正的文學每一筆都浸透著創作者的心靈溫度。因而,當下的創作者應當始終保持人文關懷,堅持不懈地在以情感通往人類心靈深處的道路上進行開掘。

談鳳霞教授在演講中

通過進一步的經典文本解析,談教授揭示了兒童文學與情感教育的深層聯結。從盧卡奇《心靈與形式》中探討文學如何構建心靈的真實性,到柏拉圖主義詩藝觀中「美與善」的啟蒙意義,再到林語堂散文中對人性細膩的刻畫,層層剖析文學作品中情感表達的獨特性。她以「天真、經驗」、「童心、智慧」的融合為例,強調兒童文學中自然流露的稚趣與深刻的生命體悟。

談鳳霞教授結合自身多年的研究、創作與評審經歷,對近年國內外兒童文學獲獎作品的題材展開梳理,分析了在各大比賽中獲獎的主要題材,並指出「科技+兒童文學」是熱門題材,激勵在場的學生積極圍繞當下的科技生活展開創作。

講座尾聲的問答交流環節,在場的同學積極向談教授發起對話,圍繞「兒童文學創作如何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創意資源」、「如何看待當下大熱的少兒科幻小說現象」、「如何評價一本少兒科幻小說」等問題展開深入交流。

談鳳霞教授的講座提綱挈領、情真意切,處處洋溢著一位人文學者與兒童文學研究者對人類生命感受的關懷與熱愛。講座結束後,一位參與者如是分享:「談教授的分享讓我意識到,兒童文學不僅是寫給孩子的故事,更是成人對純真世界的回望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