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院張洪明院長出席「2025年漢語研究與教學研討會」並做主旨報告

2025/11/07

2025年11月2-3日,澳科大國際學院院長、教育發展中心總監張洪明講座教授應邀出席「2025年漢語研究與教學研討會暨慶賀陸儉明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做主旨報告。漢語研究與教學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次,旨在探討漢語語法本體及應用(國際中文教育、高校漢語語法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文信息處理)的相關問題。今年的研討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會議期間適逢北京大學中文系陸儉明教授九十華誕。陸儉明教授曾任世界漢語教學學會會長和國際中國語言學學會會長,他數十載如一日傾情投入治學育人,在語法研究、漢語教學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本次會議除了交流漢語語法研究的前沿成果,探討漢語教學實踐的新方向,同時回顧闡揚陸儉明教授的治學精神和教育理念,感念陸儉明教授治學育人之卓越貢獻,以彰學術薪火相傳之義。

研討會開幕式合影(首排右六為張洪明院長)

張洪明院長在論壇上發表的主旨報告題目是「大模型時代的語言研究:挑戰與機遇」。他在報告中指出,目前的大語言模型是基於信息熵原理,並非依據人類真正的認知理據。其所做之事實際上是文字接龍,即掌握前文內容,生成後續文本的能力;其「語言」指的是自然語言中的文本分類,文本生成等;其「模型」本質上只是一套複雜的數學規則(數學函數、多維向量),通過學習數據中的規律,將輸入信息轉化為有意義的輸出結果。程序編碼和大語言模型本質上並不是真正的AI,而是自然語言處理。真正的AI是通用人工智能(AGI),其對標的是自然世界處理,兩者分屬不同的技術和路徑,殊途不同歸。前者源自機器翻譯的文本處理,後者源自仿生學的自動化探索。

張洪明院長在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張院長最後強調,要區分技術、工程、科學之不同,分辨人工智能與人類智能的本質差異。必須分清量與質、創造與創新、發明與發現、規則演繹與概率模仿、創造規則與遵循規則、強化與智能化、自然語言處理與AI、AI與AGI之異同。大語言模型作為工具,其作用怎麼強調、怎麼肯定都不為過;但認為它是人類的競爭對手,將威脅、取代人類,則是資本操作的忽悠。單純通過提升數量級、或擴大規模效應、或增加信息量、或提高頻率就能讓現有大語言模型無限接近甚至於達到人類語言的想法在理論上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