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科技大學國際學院主辦的2024-2025學年英語專業名師分享會(第二場)「AI時代的語義學:學習和應用的創新」於2025年4月24日下午在大學B103舉行,同期舉辦專題工作坊。本場活動由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語言、文化和語言學系蔣嚴教授主講,吸引了來自各學院的師生及語言學研究者參與。活動由國際學院胡波副教授主持。
蔣嚴教授講座
蔣嚴,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語言、文化和語言學系教授,著名形式語義學家。先後任教於復旦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和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研究領域涵蓋語義學、語用學及跨文化話語分析。著述有《形式語義學引論》(與潘海華合著)、《關聯:交際與認知》(譯作)、《走進形式語用學》(主編)、 《上海風情話》(與石定栩合著)等。
講座中,蔣嚴教授首先分享其於澳科大教學的新嘗試——「反轉課堂」(Flipping the Classroom)。他鼓勵學生利用Deepseek平台預習語義學概念與技術,並在課堂上輪流匯報研究成果,再由教師點評後指導學生完成學期論文。此模式將原本教師只能講授的十餘個課程專題擴展至七十多個,學生貢獻佔課堂內容三分之一以上。蔣教授強調,此舉旨在推動互動式(Interactive)與共建式(Co-constructive)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現場師生就該模式的成效與改進空間展開討論。胡波副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就大學生群體使用AI情況的相關研究,英語專業碩士生也積極分享自己在使用AI學習語義學時的收獲和困難。現場討論熱烈,掌聲不斷。
胡波副教授發言
外國語碩士英語專業學生分享學習心得
活動第二部分聚焦語義學與語用學的應用性研究。蔣教授結合廣義話語分析,介紹其與碩博士研究生合作設計的新課題,強調理論深度與語料實證分析並重。他邀請在場博士生分享各自研究方向,激發跨領域靈感,並探討AI時代下語言學研究的創新思路。隨後,蔣教授從“後真相”的概念談起,結合中國近期的非官方事件,與現場師生共同探討後真相時代為語義學、語用學帶來的應用研究課題。提出後真相時代語義學的社會責任:如何從語言學角度解析中文世界的後真相案例,並將理論轉化為「對抗後真相」的實踐工具。蔣教授鼓勵現場同學從多維度切入研究,使語義學突破學術邊界,成為公眾辨識真偽、理解世界的關鍵助力。
專題工作坊中,蔣教授請大家結合自己的研究興趣點,思考AI時代背景下自己所研究的課題有哪些新特點、新方法、新問題。並結合實際語料,與同學們進行深度分析和討論。現場互動頻繁,反響熱烈。參與者紛紛表示,本次活動兼具學術深度與實踐啟發,收獲頗豐,為自己在AI時代的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視角。
英語專業名師分享會合影